铸铁砝码铸造缺陷解决方法结合铸造工艺特点与砝码质量要求,针对常见缺陷的解决方案如下: 一、气孔与皮下气孔 型砂与熔炼控制 采用高透气性型砂,严格控制水分含量(≤5%),避免型砂受潮结块。 铁液熔炼时使用干燥炉料,并添加冰晶石粉覆盖表面以减少氧化。 工艺优化 提高模具预热温度至200~300℃,延长铁液静置时间以析出气体。 倾斜浇注设计,降低浇注速度,避免紊流卷入气体。 二、缩孔与缩松 化学成分调整 提高碳当量(CE值),增强石墨化膨胀补缩能力(灰铸铁CE值建议3.6~4.0%)。 控制球铁中残留镁含量(0.35%~0.5%),减少收缩倾向。 工艺设计 采用定向凝固技术,通过冒口补缩或激冷块加速局部冷却。 优化浇注温度(灰铸铁建议1300~1350℃),避免过高导致收缩加剧。 三、夹渣与砂眼 熔炼与浇注管理 铁液熔炼时加强脱氧处理,使用硫氧孕育剂减少非金属夹杂物。 浇注前清理型腔浮砂,采用过滤网拦截渣滓。 型砂质量控制 提高型砂强度(湿压强度≥100kPa),减少冲砂风险。 砂芯表面涂刷耐火涂料,防止高温铁液侵蚀。 四、球化不良与衰退 球化工艺优化 控制球化剂加入量(1.2~1.5%),缩短球化后铁液停留时间。 采用复合球化剂(如Mg+RE),降低氧化敏感性。 熔炼环境控制 降低原铁液硫含量(≤0.02%),减少与镁的消耗反应。 铁液表面覆盖石墨粉或木炭粉,隔绝空气氧化。 五、表面缺陷(毛刺、裂纹) 焊接修复技术 电焊修复:预热至550℃后使用J506焊条分层焊接,焊后保温缓冷。 氩弧焊修复:采用WEWELDING777TIG焊丝处理细小气孔,减少热输入。 后处理工艺 砝码表面镀层或喷涂防锈漆,增强耐腐蚀性。 机械加工去除毛刺,确保边角修圆(R角≥3mm)。 关键实施要点 多环节协同控制:从型砂管理、熔炼工艺到后处理需全程监控,避免单一环节疏漏。 定期校准与维护:砝码铸造后需通过标准砝码对比法校准,使用中每6个月检查表面质量与精度。 通过上述方法可系统解决铸铁砝码铸造中的气孔、缩松、夹渣等缺陷,确保砝码尺寸稳定性与计量精度。 铸铁砝码铸造缺陷解决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