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1米的基准,它到底有多长
1985 年中国用自己研制的碘吸收稳定的 0. 633μm 氦氖激光辐射来实现国标长度基准。但是这样的基准并不适合测量,我们一般都是用各种测量仪进行测量。为了保证量值统一,应该有什么方法可以把长度基准的量值尽量精确地传递到测量长度的仪器和工件上去。 测量长度最重要的是要有统一的标准,中国采用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是米 (英文符号m)。 而在测量中,很少用到m,比如机械制造常用的长度单位是毫米 (英文符号mm), 1m =1000mm; 如果是精密测量,我们还需要比mm还小的精度,我们再把1mm再分成1000份,每一份1μm,称它为微米, 1mm = 1000μm。 当然还有超精密测量,微米都不够用了,那我们继续把1μm分为1000份,每一份用纳米 (nm)表示, 1μm = 1000nm。 这是我小时候就没有搞懂的问题,其实米的标准也是随着技术进步也在不断的完善。米的定义始于 1791 年的法国, 以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为长度单位米, 并制成一米的基准尺。这个基准尺定义在当时已经够用,而在1889 年在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上,人们放弃了这把基准尺,而采用热胀系数更小铱合金制成具有刻度线的基准尺作为基准。而技术的飞跃发展,1983年的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对米的长度进行重新定义: “ 米是光在真空中1 / 299792458s时间间隔内所经路径的长度。" 中国的1米的基准,它到底有多长 |